构建融合环境
为每个儿童
对于残障儿童而言,融入家庭、学校和社区尤为重要。这有助于他们进行个人发展、建立身份认同、获得归属感,并为增进长期福祉奠定基础。
在中国,生活着超过 500万名残障儿童。而中国75%的残障人群都生活在乡村地区,这些地区相关服务有限,人们对残障的认识较少。如果得不到外部支持,残障儿童往往难以获得早期诊断、康复、优质教育和社会融入等服务。
为此,世界宣明会在欠发达地区与残障儿童及其家庭合作,期望通过改善基础服务的可及性,创造让每个儿童都能自信并有尊严地参与日常生活的环境,从而帮助社区变得更具包容性。
我们与本地伙伴合作,为儿童和家庭提供康复、教育和社会服务支持。
改善服务的可及性
我们为照顾者提供相关培训和实用工具,并为他们链接社会资源与家长团体,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照顾残障儿童。
增强照顾者与家庭的能力
我们支持社区开展活动和宣传,以减少歧视与偏见,促进参与,并提升社区的包容性。
提升意识
我们与政府机构、学校、社会组织合作,链接照顾与护理资源、发现需求、提升服务质量,从而帮助残障儿童及其家庭获取相关基础服务。
推广包容性做法和政策
凌晨 4 点钟,当大多数人还在睡梦中时,欣欣的妈妈已经在工作了。她每天都在凌晨出门上班,这样就能腾出白天的时间来照顾先天性脑瘫的女儿欣欣。
为了给女儿最好的生活,欣欣妈妈带着女儿辗转在不同城市间,以获得更好的康复服务。但家中积蓄逐渐见底,欣欣爸爸只能尽所能多打些散工,欣欣妈妈在照顾女儿之余,也打散工补贴家用。家里经济压力沉重,令一些亲戚提出了继续治疗是否可行的疑问。但欣欣妈妈依然坚持:“我不会放弃她”,也不让欣欣听见负面的话语。
在获得世界宣明会的帮助之前,欣欣家里没有合适的辅具,欣欣妈妈也缺乏专业的指导,并鲜少得到支持。但欣欣妈妈仍发挥自己的智慧,用扫把杆和旧牛仔裤制作临时的矫正辅具,自学康复训练方法,竭尽所能帮助女儿多坐、多动、多进步。
在欣欣家参与世界宣明会的残障融合项目后,一切得以转变。项目为欣欣配置了轮椅,定制了矫正辅具,并进行了厕所的无障碍改造,以满足她的日常需求。欣欣妈妈也获得了专业指导、情感支持、以及残障儿童家长同伴支持网络。
如今,欣欣能够自己吃饭,表达自己的需求,甚至能做简单的计算。曾经茫然无措又孤立无援的欣欣妈妈,如今因女儿的进步,充满希望和自豪: "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,但能看到欣欣的进步,挺开心的。”
欣欣妈妈非常感恩她所得到的帮助,现在她也关注社区中其他有需要的人。当她得知邻居家养育着两名残障儿童时,她帮忙联系了世界宣明会寻求帮助。邻居家因罹患神经肌肉疾病而长期无法自主行动的大儿子,如今坐上了项目捐赠的轮椅,可以自由地外出活动了,妈妈的照护压力得到极大缓解。在过去,关爱和希望为欣欣家带来了更多活力。而现在,欣欣妈妈希望通过帮助他人,将这一份关爱与希望,传递下去。
她鼓励其他残障儿童家长:“虽然不容易,但我希望各位家长不要放弃。我们真心照顾孩子,孩子也能感受到我们对他们的用心和关爱。”
欣欣家的征途:自孤立无援步向融合
欣欣和妈妈以及世界宣明会的工作人员在操场上享受欢乐时光。在获得治疗、辅具和护理培训支持后,欣欣和妈妈的力量跟信心与日俱增。
为什么这很重要
融合不仅关乎无障碍环境建设,也关乎尊重、参与和归属感的提升。当残障儿童融入社区生活时,家庭、学校和整个社区都将变得更美好。每个儿童都能对此有所贡献。而当融合成为常态时,每个儿童都能因此有所受益。
您能如何带来改善
提升优质康复服务的可及性
您的支持能帮助儿童获得持续、适宜的治疗;帮助照顾者获得在家照护残障儿童的相关技能与知识;还能帮助本地康复机构(尤其是资源匮乏地区的康复机构)获得必要的工具及资源。
开拓青年的学习和谋生之路
您的捐款将用于支持开展职业培训项目,帮助残障青少年掌握实用技能,培养独立能力,以塑造属于自己的未来。
通过教育提高安全和知识水平
您的捐款将用于支持教育工作者和护理人员参与培训,以面向残障儿童开展实用的性教育课程,如:帮助残障儿童了解自己的身体、了解社交界限、并远离伤害。
今天就捐款吧!为儿童建设一个更融合的未来。
每一份捐赠都让我们渐渐走近那个没有任何儿童掉队的世界。